朱允炆登基后就开始削藩 朱允炆为什么不用推恩令
中文名:朱允炆(公元1377年~?)别称:建文帝、明惠宗、明惠帝国籍:明朝民族:汉族出生地:京师(今南京)出生日期:1377年12月5日(洪武十年)逝世日期:不详主要成就:建文新政平定叛乱、改革法制实行削藩在位时间:1398年6月30日-1402年7月13日庙号:惠宗谥号:让皇帝、惠皇帝年号:建文前任:朱元璋(明太祖)继任:朱棣(明成祖)
对朱允炆削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零三史记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朱允炆削藩的时候,朱允炆为什么不用推恩令?
推恩令是汉朝时期的削藩策略,主要内容指的是诸侯国原来由嫡长子继承,现在改为除了长子继承王位外,其他子弟也可以继承一部分土地。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使得诸侯国越来越小,无力挑战朝廷。
现在看,推恩令非常成功,但有个小问题就是细水长流,时间有点长。总得等到诸侯王死了之后才行,万一碰到个长寿的还挺麻烦的。
明代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接了他爷爷朱元璋的班,做了皇帝。他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削藩,但他并没有采取推恩令,而是比较激进和极端,引发了朱棣造反,结果把皇位搞丢了。
那么朱允炆削藩不用推恩令,是得不起还是不想用?
按道理朱允炆采取推恩令还是有条件的,首先他年轻,他可是孙子辈了,而那些藩王还都是朱元璋的儿子,年纪上要比他大,耗也耗得起。
再说了,大明这才刚刚建立没有多久啊,人心归期,谁也不愿意再打仗了。而老朱也给他孙子留下个不错的江山,至少不是个烂摊子,大明代实力可不弱。
那些藩王,与刘邦时期的诸侯国还是有区别的,他们虽说有兵权,但并不是一个王国,实力较之王国还是有所差距。
但对于朱允炆来说,却不这么想。
朱允炆太年轻了,这也造成了他年轻气盛,他没有任何经验,所以对于推恩令这种办法是不愿意的,他可不愿意耗下去,如果这样的话, 在他心里总是不得劲。
我们说了,大明实力不俗,在朱允炆的眼里,就算强制削藩也不是问题,毕竟有能力与朝廷对抗的并不多,就算朱棣在藩王中最强,但与朝廷整体相比,还是要差很多的,这也是他的底气所在。
而且,朱允炆削藩受到了自己的幕僚齐泰、黄子澄的影响。齐泰是受了朱元璋的命令辅佐皇太孙的,而黄子澄长期伴读东宫,属于朱允炆的绝对亲信。
他俩对于削藩的态度非常激进,而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影响了建文帝朱允炆。但这两位显然是空有一腔热血,但缺乏治国之策,是非常危险的。
结果建文帝雷厉风行,一上任便开始削藩,导致全盘皆输。
所以我们不难发现,朱允炆不用推恩令,一方面是等不起,也不愿意等,另一方面就是不想用,盲目的自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