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样都是身处云南 清朝为什么不允许吴三国在云南
本名:沐英别名:朱英字:文英所处时代:元末明初民族族群:汉族出生地:濠州定远出生日期:1345年逝世日期:1392年主要成就:平定西南,经营云南封爵:西平侯→黔宁王(赠)谥号:昭靖
本名:吴三桂 字号:字长伯,一字月所 所处时代: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:汉族 出生地:辽东 出生时间:1612年6月8日 去世时间:1678年10月2日 主要作品:《喝火令》 主要成就:明末镇守山海关,康熙年间发动全国性叛乱、建立政权 爵位:平西伯(明)、平西王(清) 建立政权:吴周 庙号:太祖 谥号: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 年号:昭武 官职:明辽东总兵、清平西大将军
还不了解:沐英和吴三桂的读者,下面零三史记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,接着往下看吧~明代当初允许沐英镇守云南,清代为什么不允许吴三桂的存在呢?
虽同处云南,但沐英和吴三桂可真不一样,而且所处的时代背景也不同。明代皇帝能相信沐氏一族,但清代皇帝可无法相信吴三桂。我们可以从政治、经济、军事角度来分析一下。
政治上——满汉之分
沐英(1345-1392),演义小说中一般称之为朱沐英,那是因为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之一,而且是最出色的养子,他在平定云南后,被封为平西侯,世代驻守云南。朱元璋虽然大杀功臣,但对这个养子是十分信任的。更重要的是,当时的云南实行的土流结合的方式管理,多数以流官管理,少数民族聚集地以土司的方式管理,也就是说明代云南多数地区还是在朝廷的管理下,沐英只是行驻守之责,这与其他藩王的职责差不多。
吴三桂(1612-1678),算是满清的开国将领,清廷赋予的待遇就是裂土封王,虽然朝廷依旧可以派出官员管理云南,但云贵督、抚皆受吴三桂节制。最重要的是满汉之别,当时长江以南的闽、粤、云、贵诸省存在以吴三桂为首的汉族武装势力,这是清廷不能放心的原因,纵观有清一代,统治者对于满汉之别是非常看重的。所以三藩的问题是清代必须解决的问题!
经济上——自给和索要
驻军是非常费钱的!
沐英在云南大体稳定之后,曾上书朱元璋在云南实行屯田制度,也就是让军人出则为兵入则为农,这一下就解决了粮食问题,而且沐英还招引外省百姓来云南屯田,这极大的促进了云南农业的发展,给老朱省了不少钱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的稳定,很多军户逐渐成了农户,根本对朝廷无法造成威胁了。
我们的平西王可不管这些,清廷须每年支付给三藩以大量银饷,顺治时期,仅云南一省的俸饷就超过九百万两,于是有了“天下财赋,半耗于三藩”的说法,而且老吴还自己铸造钱币,增强军事实力,这给清代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。这也是康熙急于动手的原因之一,三藩不除,清廷就要喝西北风了。
军事上——军屯与养寇
前文说沐英实行军屯不仅实现的经济自足,这也让大军更加安分起来,尤其是在相对和平的时期,军人有了经济保障,更不会造反了。而且沐英对于朱元璋十分孝顺,养母马皇后去世后,悲伤过度而咳血,朱标的去世更是直接造成了沐英同年病亡,他的过早离世,也让朱元璋更加放心云南了。
清初,吴三桂的兵力是三藩中最雄厚的,所辖五十三佐领的绿旗兵,这就有一万两千人,而他私下所养的大军超过十万!在和平时期,这样庞大的大军给清廷造成了直接威胁,这是典型的军事恐吓!清廷是不会容忍的!
公元1392年,沐英病逝,被追封为“黔宁王”,这是对他稳定云贵地区的表彰,其后代来还分出了平西侯和黔国公两个世代,可见明廷对于沐氏一族信任。公元1678年,老吴倒是过了把皇帝瘾,五个月后就去世了,那个所谓的大周王朝也很快覆灭,还留下千古骂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