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历史名人及人物故事从这里搜一搜
当前位置:首页 > 历史科普

身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,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人有何差别?

2025-10-21

身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,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人有何差别?

本名:李善长(1314年~1390年)别称:李韩公字号:字百室所处时代:明朝民族族群:汉人出生地:濠州定远(今属安徽)出生时间:1314年去世时间:1390年主要成就:明朝开国元勋官职:中书左丞相封爵:宣国公、韩国公谥号:襄愍

身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,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人有何差别?

中文名:刘基(1311年~1375年)别称:刘伯温、刘青田、刘文成、刘诚意字号:字伯温国籍:大明民族:汉族出生地:浙江文成南田镇武阳村(旧属青田)出生日期:1311年7月1日(辛亥年)逝世日期:1375年5月16日职业:军事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等主要成就:明朝开国元勋,明朝开国元勋,与宋濂高启并称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代表作品:《诚意伯文集》、《卖柑者言》等爵位:诚意伯谥号:文成

身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,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人有何差别?

姓 名:朱元璋(1328.10.21~1398.6.24)别 名:重八兴宗国瑞国 籍:中国明朝民 族:汉族出生地:濠州钟离(今安徽凤阳)出生日期:1328年10月21日(戊辰年)逝世日期:1398年6月24日职 业:皇帝主要作品《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》《御制皇陵碑》《周颠仙人传》等主要成就:推翻蒙元统治,恢复华夏政权;结束民族压迫,恢复民族平等;剿灭群雄,驱逐胡元,建立明朝;加强中央集权,确立一世一元制;发展经济,恢复生产,开创洪武之治;重视文化教育,整顿吏治;恢复朝贡体系,提出“不征之国”即位地点:应天(南京)在位时间:1368年1月23日—1398年6月24日即位年龄:40岁在位时间:31年享 年:71岁庙 号:太祖谥 号:高皇帝年 号:洪武陵 寝:明孝陵

作为明朝的创立者,朱元璋的一生,可以说是经历风浪,坎坷波折。下面历史名人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,接着往下看吧~

说到朱元璋,那么肯定就绕不开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智士猛将了。朱元璋手下的猛将有很多,这里我就不做过多的赘述。朱元璋手下最著名的智士就是李善长以及刘伯温,可以说刘伯温和李善长就是朱元璋手下的两个智慧锦囊。

但是对于这两个人而言,李善长和刘伯温他们又各有侧重之处,刘伯温在谋略方面的能力是远远要超过李善长的。而且刘伯温给朱元璋他所做出的一些计谋和贡献,都是李善长所远远不能相比的。

而相比于刘伯温,李善长的政策则偏向于社会安定之后的一些治国政策。所以说刘伯温对朱元璋的作用,就相当于是诸葛亮刘备的作用,但是在历史上,朱元璋给刘伯温和李善长的职位却又是截然不同的。

中国古代的爵位分层十分严格,它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分层,分别是公侯伯子男,朱元璋最后给李善长的职位是公爵,但是刘伯温仅仅只获得了一个伯爵的职位,这两者的差距是十分之大的。

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惑了,明明是刘伯温对朱元璋的事业更加的有贡献,但是为什么朱元璋给刘伯温封侯的爵位却要远远的低于李善长呢?

主要原因就在于刘伯温对朱元璋事业的投入程度并没有李善长的大,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个人都是古代最典型的知识分子,不过对于他们的知识程度和他们为朱元璋所做的贡献方面是不同的,首先就知识程度而言刘伯温的广泛度是要远远超于李善长的。

刘伯温而言是中国古代典型的知识分子代表,对于这种知识分子而言,他们满腹经纶、才华横溢。他们在乱世中知道谁才是自己的真命天子。但是他们的特征就是对自己的学问抱有很高的态度,他们不会因为谁是真命天子而故意去亲近谁,他们更愿意过一种远离红尘的淡雅生活。

因此于刘伯温而言,朱元璋与他更像是同事,而不是君臣,他是通过朱元璋来实现自己的抱负,在实现自己的抱负后,他们对生活也就没有了什么追求,他们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是这种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。

我们可以把刘伯温想象成张良,张良在刘邦建立了汉朝之后,就向刘邦递交了自己的辞官申请,解甲归田过上了超然物外的生活,刘伯温同样也是如此,在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,他也像张良一样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生活。

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刘伯温对朱元璋的贡献程度不大,而是说刘伯温对朱元璋事业的参与程度不高,他与朱元璋之间并不是一种典型的臣子关系,而是一种同事之间的关系,他们是一起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共同努力的。

尽管李善长在谋划上并没有刘伯温那么出众,但是李善长对朱元璋事业的参与程度特别高,可以说李善长为了朱元璋的事业称得上是呕心沥血,所以才使得朱元璋将李善封为公爵。

李善长给朱元璋的事业投入主要分为三个层面,那就是出谋划策、安定后勤以及引进人才。李善长对朱元璋事业的投入是全方位的投入,这在古代知识分子之中,能够有他这么高的成就的文人是十分少的。他不仅仅在战争之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,在战后更是担任了帝王宰相,实现了治国平天下的目的。

总结:也正是因为李善长为朱元璋投入了太多,使得朱元璋在天下一统之后,就迫不及待地要除掉李善长,这也就是为什么朱元璋最后要借助胡惟庸的案子,将已经是76岁高龄的李善长处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