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为什么对如此偏爱关羽 正史和演义又是什么样的
中文名:关羽(162年~220年)别名:关云长,关长生,关公所处时代:东汉末年民族:汉出生地:河东郡解良县(今山西运城)出生日期:162年(延熹三年六月),待考逝世日期:220年初(建安二十四年冬)职业:将领主要成就:白马斩颜良,襄樊败于禁,杀庞德、威震华夏官职:前将军 假节钺封爵:汉寿亭侯谥号:壮缪侯
姓名:曹操(155年~220.3.15)别名:曹孟德、曹吉利、曹阿瞒国籍:三国民族:汉族出生地:沛国谯郡(今安徽亳州)出生日期:155年(乙未年)逝世日期:220年3月15日(庚子年)职业: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主要成就:实行屯田制,安抚流民消灭群雄,统一北方开创建安文学,提倡薄葬代表作品:《观沧海》《龟虽寿》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等谥号:武皇帝庙号:太祖陵墓:高陵
对曹操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零三史记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演义中曹操十分偏爱关羽,历史上曹操又是怎么看待关羽的?
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,曹操都十分偏爱关羽,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偏爱关羽呢?按演义说法,关羽是因为三英战吕布、温酒斩华雄而闻名天下,受到曹操偏爱也就很正常了。但是,历史上关羽唯一的斩将记录是发生在跟随曹操时期,所以这个理由并不成立,那么历史上曹操为什么偏爱关羽呢?
为了制衡刘备
曹操认为刘备是英雄,得到关羽相当于割断刘备臂膀,就算关羽不愿意为自己效力,有关羽在刘备也不敢轻举妄动。
曹操看人很准,十分赏识关羽的能力
曹操看人的眼光并不比刘备差,青梅煮酒论英雄之时,一针见血的指出刘备才算是英雄。最后事情的发展也的确如曹操早年预料的那样,最终能够与他争夺天下的其中就有刘备。曹操既然能够看出刘备是英雄,那么自然一眼就能看出关羽的能力。后来,关羽从万军之中取袁绍大将颜良的首级,创下三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万军之中斩杀敌方名将记录,解除了袁绍对白马的围困,关羽刚刚跟随曹操,便立下大功,果然没有让曹操失望,立下官渡首功,自然被曹操越发偏爱。
曹操的爱才之心
曹操用人主张“唯才是举”,即不管对方人品好坏、出身优劣、有无犯罪记录、是不是降将,只要有才能,曹操都会重用他。郭嘉为人好酒色,私生活极其不检点,还涉嫌贪污,但是郭嘉深有谋略,曹操几乎对他言听计从,与他“行则同车,寝则同席”。五子良将中的张辽和张郃分别是是曹操从吕布和袁绍手下招降来的,张辽原本是吕布手下大将,曾与高顺携手于濮阳大破曹操,但是曹操生擒吕布以后,依然不计前嫌重用了他。张郃原为袁绍手下大将,官渡之战中识破了曹操奇袭乌巢的计划,幸好袁绍没有听从,不然官渡之战最终胜利者就是袁绍了。不计前嫌重用张辽与张郃,都体现了曹操的爱才之心,对于能力与忠义比二人更强的关羽,曹操怎能不偏爱呢?
曹操想效仿豫让故事
豫让曰:“臣事范、中行氏,范、中行氏皆众人遇我,我故众人报之。至于智伯,国士遇我,我故国士报之。”——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
《史记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赵、韩、魏联手打败智氏,智伯兵败身死,他的手下豫让为了给智伯报仇,刺杀赵襄子,虽然豫让多次刺杀失败,赵襄子有感于豫让的忠义,一直不忍心杀他。最后一次,赵襄子忍不住质问豫让:“你曾经侍奉范氏、中行氏,可是他们被智氏消灭了,你不但没有为他们报仇,而且做了智伯的家臣,怎么智伯死了,你偏偏要那么执著的想为他报仇呢?”豫让回答说:“我跟随范氏、中行氏的时侯,他们是把我当普通人对待我的,那我也以普通人的态度对待他们,至于智伯,是把我当国士看待,那我也以国士的态度报答他。”
曹操深知关羽对刘备的忠义,但他认为,只要他对关羽比刘备对关羽更好,关羽一定会回报以更大的忠义,可是他没想到,关羽与刘备的关系早已经不是简单的君臣关系,他们是“义为君臣,恩犹父子”,在关羽心中,刘备已经是他的“智伯”。因此,曹操再怎么偏爱他,都动摇不了他跟随刘备的决心。但是赵襄子虽然最终没能让豫让为之所用,却留下了重视贤能的好名声;曹操虽然最终没能让关羽为之所用,但是却向天下人展示了他礼贤下士的一面,最后放关羽离开,又向天下人展示了他胸怀宽广的一面。
曹操偏爱关羽,实际上已经起到了“千金买骨”的作用,重用关羽以使天下归心,才是曹操偏爱关羽的根本原因。
参考文献:
《三国志》
《史记》